其他
青海日报丨生态文明浸校园
一走进教学楼,生态“四廊”文化墙映入眼帘,教学楼一至四层的楼道分别展示着学生创作的祁连山生态山水画。在19个特色班级门口,配有不同主题的祁连山动植物介绍,展现“孩子们眼中的青海、孩子们眼中的祁连山”。宣传橱窗、班级名片、书画作品……都成为宣传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平台。学校还建设生态博物馆、生态体验馆,运用自然实验、森林书吧、VR全影的手段,构建以“多样共生·自主发展”为理念的生态课程体系。
校长王红梅介绍说:“我们研发了‘1+X’生态教育课程,课程中的‘1’是青海省环境教育协会编写的《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》读本,其内容包括公园内的森林、湿地、草原、荒漠等生态系统类型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等,‘X’是由‘1’拓展延伸出的相关生态课程。”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,分低、中、高三个阶段实施,一、二年级以认知为主,三、四年级侧重实践,五、六年级通过学生参加祁连山国家公园基地研学活动锻炼调研能力。
“白唇鹿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,栖息地海拔在3000至5000米,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……”课间休息时,四年级一班的马宋子乾在班门口的彩绘墙前给同学们介绍白唇鹿。自从学校开设生态课程,学生们逐渐爱上了祁连山的动植物。
诗歌、石头画、手绘等生态主题社团使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。“我爱花,我爱草,我爱祁连风景好……”诗歌征集活动中,三年级三班的李昊洋念起了自己创作的诗。自然课堂上,一年级二班的黄雨婷在本子上画了一只可爱的藏狐,有的学生画了祁连山风景,有的画了大马营草原的生物……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传达着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喜爱。
学校无闲处,处处皆育人。七一路小学以生态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,让广大师生树立起保护祁连山、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,将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理念和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。
来源:青海日报 记者 王晶
编辑丨李嘉俊 审核丨张继生 审定丨祁万杰
推荐阅读
省厅动态丨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海东市互助县松多藏族乡马营村“联点共建”座谈会
省厅动态丨省生态环境厅环评与排污许可处党支部召开2021年度组织生活会
省厅动态丨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党支部召开2021年度组织生活会